疫情防控中,健康上海行动发挥哪些作用?健康中国行动——各地行品牌传播活动首站启动
日前,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联合新华网共同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各地行品牌传播活动”。活动首站,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副主任、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等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了健康上海建设的经验做法。
2019年是健康中国行动的启航之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7月出台。上海率先响应,出台我国第一个省级中长期健康行动方案——《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副主任、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介绍,行动方案出台一年来,上海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有三大特点:一是方案出台有引领性,着眼于全面提升健康上海建设能级,全方位、全周期、全领域保障市民健康;二是各方参与促行动力,50多个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分别制定实施举措,将健康上海行动与部门工作深度融合;三是宣传引导扩影响力,中央和上海主要新闻媒体一年来刊发健康上海相关报道1500余篇次。统计数据显示,上海户籍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已达83.66岁,上海地区婴儿死亡率为3.06‰,上海地区孕产妇死亡率3.51/10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提高到42.8%;市民健康素养水平“12年连升”,达到32.31%;成人吸烟率“6年连降”,下降为19.7%;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为84.7%,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6.5%,市民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增强。
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健康上海行动又发挥哪些作用?邬惊雷主任介绍,上海充分发挥群防群控机制作用,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健康科普、倡导健康生活行为,助力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一是大力开展环境整治,联合各部门在全市790多家农贸市场、1800多家物业管理企业、4000多个建筑工地、6800多个公厕、1.3万个居住小区、24.5万沿街商户部署落实环境卫生清洁等工作,累计清除卫生死角12.5万处,清理垃圾2.8万吨;二是广泛开展健康科普宣传,通过全行业动员、全社会覆盖、全人群关注、全过程推进、全媒体传播的“五全”手势,筑牢2400万市民的疫情“防火墙”;三是大力倡导健康行为,在全国率先向市民发出使用公筷公勺倡议,发布《上海市民健康公约》,开展《餐饮服务单位公筷公勺服务规范》和室外吸烟点设置规范等地方标准研制,将防疫经验转化为上海市民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首站活动中,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任吴立明介绍,中心全力推进《健康上海行动》的第一项行动——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以速度、精度、广度、跨度、温度、深度这“六度”做好疫情防控健康科普,通过社会倡导、标准引领、法制保障将防疫经验进一步延续与固化。以“健康上海全景地图”为例,作为2019年上海市政府发放“健康大礼包”中的实用健康工具,该地图共标注20余类医疗健康机构及健康服务设施,涉及1000余个点位,帮助市民方便、快速获取医疗健康服务,“健康上海全景电子地图”在“上海健康云”同步上线,让健康生活“尽在掌握”。
健康上海行动推进中,各区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具体方案,目前全市16个区均已制定行动方案。静安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钟岭介绍,静安立足“中心城区新标杆、上海发展新亮点”区域定位,以创新项目打造“健康静安”。例如,以“医疗+互联网”引领,推出“健康静安”综合服务平台,为全区居民提供在线预约挂号、扫码支付、报告查询、就诊记录查询、健康档案查询、健康管理等服务;成立全国首家社区互联网医院——彭浦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联网医院,助力疫情防控。
目前健康上海行动首批40个区域化特色项目已推出,多方面满足市民卫生健康需求。邬惊雷主任表示,推进健康上海行动、建设健康上海是一项长期任务,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将健康上海行动与“十四五”规划紧密衔接;二是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参与;三是开展监测考核评估,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个人尽责的健康上海“共建共享”格局。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左妍